联系人:韩女士
电话:13915956405
排粪造影又称排便直肠造影排粪造影检查是将钡剂灌入直肠后,让病人坐在特制的马桶上,当病人“排粪”时,将其肛管直肠部运动、静态相结合偏重功能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肛管直肠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异常。1952年,Walldon首先对小肠癌、乙状结肠癌及直肠前突进行了该检查,随后有人将其用于排便梗阻患者。 Broden和Snellman首次使用了连续动态X线摄影技术和生理体位进行排粪造影,这对同时研究肛肠解剖和功能作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长海医院开始排粪造影临床研究1990年《便秘诊治暂行标准》推动该检查开展
通过排粪造影检查发现,如下疾患可引起排便困难:
1、检查时用钡混悬液进行常规灌肠,至患者有便意后再进行排粪造影。(可口服钡剂以显示小肠。标示阴道)
2、患者坐在座桶上使股骨及耻骨联合重合,上身与大腿夹角不应过小。
3、进行排便,分别拍静坐、提肛、初排、力排侧位充盈及黏膜相,必要时加摄正位相。摄片范围包括骶尾椎、耻骨联合及肛门。可采用动态连续摄片,1帧/s。
医院科室自制简易造影坐桶,坐桶透X线的程度对造影成败关系极大。透光过好会使臀部软组织之空间曝光过度,不仅无法显示直肠外脱垂,还会影响肛管和尾骨的显示;透光性过差同样难以显示直肠、肛管及尾骨;两者均给测量分析带来困难。而且坐桶固定,无法旋转和升降,使用便利性差。
最新一代排粪造影装置采用全新升级仿人体组织的纳米工程材料制成,对X光实现“既不能全透、也不能不透”的观察目标,透过一定射线,又不使臀周对比过强形成亮斑影响观察。
桶体升降和旋转都由电动无线遥控控制,便于医师观察精准定位,减少由桶体细微移动产生的拍片模糊和观察误差,适应不同身高患者和正侧位摄片要求。
内置T/I数码立体坐标,量化病理组织的准确数据,便于精准测量病变的数据和性质。
新的造影装置能以最直观的方式,观察到排便过程和排便前后直肠肛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彻底解决便秘患者病因不明的诊断难题,为便秘的临床诊治提供排出物易收集,易清洁。
联系人:韩女士
电话:13915956405